|
|||
|
籤 櫃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說明
: |
說明 : 問卜結果謹供娛樂參考 ,請勿過於執著在意! 1.請正心默請黃大仙 (三次)後,觀想 黃大仙降臨眼前 2.默念姓名,生辰資料及問題後 按"按此抽籤".一籤問一事,不能一籤多事或重複問同一問題. 3.按神杯.笑杯及蓋杯,要重新提問.連續三聖盃即得籤詩 4.依籤號點選籤櫃內數字.
求籤解籤必讀 : (請勿來電或E-mail要求解籤) 若要一直不斷發問求籤,要把求的籤詩字詞,當做是和神明的對話,不必看吉凶。 前言: 不論是否是一時興起而來求籤,我個人 總覺得:只要有一次是神佛真的降臨指示.也對事情有"點化"和指示的作用 都是天大的幸運. 相信只要對神佛和內心的守護神靈多一點"莊重與虔誠",祂們 必會透過各種如: 塔羅牌, 求籤,米卦...等媒介來指 點我們。 我常常對信徒說:神佛與人一樣 , 需要"您"與"祂"建立彼此長期的默契 ,瞭解神佛也有"人"的個性與脾氣 ,要以對待師長或父母的心態不斷的累積彼此溝通的經驗. 才能達到"心有靈犀一點通"的意境. 而不是"無事不登三寶殿" 拜神才有意義..... 求籤建議: 抽到不好的籤或不準,請至首頁之開運佛堂禮佛懺悔祈求開運後.重新求籤. 增加福報,請至功德海許願板,每日虔誠線上禮佛,許願及擊點祝福人氣,可增加功德福報!
解籤注意: 1.神佛賜籤 有時會以某"字"或"某句" 或"反義"來點破"天機", 並非全文語譯之吉凶.你可視"問題"及當時機緣來取吉凶(有時事關天機不可明示 . 切勿以為是求得"好籤"或是"壞籤"而驟下"吉凶"定論 . 而曲解神佛點破"天機"的用心) 2.本站制式的白話解說非正解,僅供解籤參考 . 詩詞原義只是其中的意境,不是解籤的重點,重點是提問人的問題及當時情境來解籤. 3.不準或一好一壞籤? 如果你的問題不夠具體或誠心不夠或神佛認為還不需要知道答案.也會出現這種"安慰籤". 4.問應期? 除籤詩有四季或年歲等暗示外,無需解"應期".以免造成期待. 5.求籤靈不靈? 只有神佛知道吧!! 建議至廟裡求最靈.本站只做為參考,"好則 更好,不好注意"否則失去參考的意義.
黃大仙簡介 取材自嗇色園
黃大仙俗名黃初平,晉朝丹谿人,年幼家貧,八歲時替人牧羊,十五歲時在故鄉金華赤松山遇仙人,進入福地修煉,得成正果。因他居於赤松山,所以人稱赤松黃大仙。
黃大仙祠(嗇 色 園)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
之一,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。據傳說,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,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。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「有求必應」的,他的籤文十分靈驗。此外,該祠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。
接奉仙師來港 (1915) 1915年,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菴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香港,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,後來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,兩年後該處被火燒燬,於是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。
1921年,黃大仙師降乩啟示,命當時的道侶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。道侶來到竹園村附近一山,見靈秀獨鍾,便請示仙師。仙師乩示「此乃鳳翼吉地」,適合開壇闡教。於是,道侶便於現址建祠,安奉仙師寶像,並獲賜園名「嗇色」,壇號「普宜」。同年,管理廟宇的機構-「嗇色園」正式成立。 黃大仙自述 予初乃牧羊之孩,牧羊於浙江金華府城北之金華山。金華之名,乃金星與婺女星爭榮,故名也。此山之北,有赤松山焉,予即居於此。此地遊人罕到,林木參差,雲霞障漫,青翠巍峨,岫深隱其中,有洞名曰金華,乃洞天福地之中三十六洞之一也。予少家貧,炊糠不繼。八歲牧羊,至十五歲幸得仙翁指示,引至石室中,藥煉回生,丹成九轉;凡塵之事,一概拋閒,四十餘年,兄初起尋之,不獲;適遇道士善卜,乃得兄弟相見。兄問羊何在?予曰:「在山之東」,往視之,第見白石磊磊,而予叱石,竟成羊焉。兄從此修真,亦列仙班。予本姓黃,名初平,晉丹谿人,因隱於赤松山,故號曰赤松仙子,與前張良從遊之赤松子有異也。予不言,爾等亦莫知之,故自為之述。
黃大仙寶誥
懷胎十月否劬勞。睡濕眠乾苦自徒。長大成人如忤逆。問心真個不如無。棠棣花開三兩枝。
黃大仙真經 南無皈依南無道。南無皈依南無諦。人間不少大神仙。仙亦凡人修煉去。惟是仙師則不修行。八歲牧羊成道去。無他。前世幾生修得來。故得金華洞裡住。仙師勸世間有性人。存乎本來天性。孝悌忠仁義。廉恥禮節信。皇天不負此賢人。自有臨頭報應。近則報己身。遠報兒孫命。生前富貴享榮華。死後為神為仙玄妙證。須知積不善之家有餘殃。積善之家有餘慶。試思仙師。晉朝修道至清來。於今方成名。 蒙玉旨封仙師顯聖。天地不少神與仙。亦無不以普濟存心於人世。惟是有職者不能閒。無職者非玉皇帝命。普慶壇成普濟功。驚迷夢書。成經細訂。仙師願世間誦仙師經者從仙師言。莫以口徒誦 而心無定。恍惚循行故事者。不如自加餐高臥為貴也。仙師以孝悌忠仁義。廉恥禮節信。而詳言之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