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靈簽第32簽:劉備求賢 吉凶宮位:中簽未宮

詩曰:前程杳杳定無疑。石中藏玉有誰知。一朝良匠分明剖。始覺安然碧玉期。

詩意:此卦剖石見玉之象。凡事著力成功也。

解曰:寶在石中。異人少知。直待分明。盡可施為。

詳解:前途茫無頭緒不禁教人憂疑,就像粗糙的石頭中內藏美玉卻有誰知;等到有朝一日識貨的工匠看出了端倪剖出,這才發覺深藏其中的碧玉竟是如此稀奇。 玉在石中,匠手可知,直待剖出,真可施為。此簽石中剖玉之象,凡事著力可成。 君今之命運也。如石中剖玉之象。八百事啻要費力即可成者。易言之。汝是石中藏玉雖知。孜孜不倦中取玉之勤勞人。人生旅途中。常有驚險之象出現。易言之。玉在石中。匠手可知。直待剖出真可施。 此簽有”尋人捉刀”之意。奉勸當事人,凡事勿太依賴。屬於自己本身份內的事,就不應麻煩別人,或乾脆丟給別人去做。應能訓練自己獨當一面,盡量靠自己來解決問題。如果總是希望別人來幫忙,對於本身非但無所成長,得到的收獲也不是屬於自己的。唯有透過親身對事物的體驗與嘗試,才能有辦法真正去瞭解其中所蘊藏的奧妙之處。選擇勇敢去面對,將會發現事情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。

仙機:家宅:平平。自身:安。求財:勞力。交易:阻。婚姻:成。六甲:虛。行人:杳。田蠶:晚成。六畜:旺。尋人:見。公訟:驚。移徙:改。失物:西方。疾病:欠安。山墳:改向吉。


觀音靈簽第32簽:整體解簽

前途看來茫然,但不用懷疑。此事有潛力,有朝即可發跡。

本簽精髓:石中藏玉,明人得賞。寶藏既得,事乃大昌。

凡事做事:這件事看起來前途茫茫,其實不然,這件事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。只要找來高人指點,這其中的寶藏就浮現了。

愛情婚姻:欲求姻緣來,還得賴媒人,有朝得引薦,姻緣始放光。如今看上他,欲知前程路,君將得鑑賞,來日成一雙。若已牽手中,欲問連理事,彼此能投緣,恩愛度一生。若愛現裂痕,此情如何去,多些溫情意,感念對方恩。若有第三者,勸君別難過,當他衡量後,還是元配優。

工作求職 創業事業:求職找工作,有待明眼人,知君如美玉,即時得錄取。事業問前途,潛力需開發,善用己專長,前景即放光。

考試競賽 升遷競選:競試問前程,全靠己技能,盡揚己潛力,賽場得榮譽。升遷問運途,需要君實力,潛能得鑑賞,明人來提攜。

投資理財:若欲得獲利,需要靜待機,美玉暗中藏,有日即發跡。

經商生意:生意求商機,品質加人緣,長時守商譽,定可頻獲利。

房地交易:雖是好房地,仍需明眼人,方能成交易,靜心待主來。

治病健康:病況令人疑,勸君不用奇,康癒一訣竅,全在爾心地。

轉換變更:若欲求轉變,先查己潛力,若能明自己,再求要變異。

求孕求子:若欲求子息,需要信心力,拋卻游移心,再求神庇右。

官司訴訟:公頌未定局,心慌又憂慮,結果將如何,且看關鍵機。

尋人尋物:失物令人急,尋找何處去,菩薩有指示,方向請往西。

遠行出國:遠地求發展,心情很不安,貴人來剖析,原來都很贊。

簽詩故事一❃ 劉備求賢(三顧草廬、三顧茅廬)

三國時。諸葛亮隱居於隆中之茅屋。劉備求賢心切,便親自前往拜訪,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(史稱“三顧茅廬”),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,對諸葛亮提問道:“漢室傾頹,奸臣竊命,主上蒙塵。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義於天下,而智術淺短,遂用猖獗,至於今日。然志猶未已,君謂計將安出?”

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,分析了曹操不可取,孫權可作援的形勢;又詳述了荊、益二州的州牧懦弱,有機可乘,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;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。(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《隆中對》)。劉備聽後大贊,如獲至寶,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,於是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軍師。

簽詩故事二❃ 常何薦馬周

唐太宗貞觀三年,天下大旱,災情嚴重,民不聊生。太宗憂心如焚,多次率領百官求雨,效果不彰,便召集群臣商議對策。他宣佈,無論文臣還是武將,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,並提出具體改善意見。這可難壞了武將常何,他回到府中,愁眉不展。適逢家中一位名叫馬周的落魄朋友,漫遊到長安,借住在他的府中。得知了常何的為難之事,馬周不加思索,伏在案上,洋洋灑灑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條建議,文辭非常優美。

次日早朝,常何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將奏疏呈現給太宗。太宗一看,這些建議有根有據,切中時弊,確屬可行。但武夫常何決非有這神來之筆,便問他是何人所寫。常何告訴太宗為馬周所寫。

在常何的介紹之下,太宗預感到這是一位隱於“側陋”的賢才。傳詔獎賞給常何絹三百匹,表彰他推薦賢才之功,並派常何回家,請馬周入官見駕。

等了約半個時辰,不見馬周前來。太宗求賢心切,就加派官員駕宮中的四馬彩車去請。又過了半個時辰,太宗到殿外張望,還不見馬周入宮。他又派了一輛四馬彩車前去迎請,終於請到馬周。

太宗見到馬周,廣泛問及堯舜的德治天下、孔孟儒學的思想精華、周隋的盛衰興亡以及當今的時弊和治國要略,馬周對答如流,見解精闢。太宗對馬周的才華和忠誠極為贊賞,不久拜為監察御史,也因此為大唐注入盛世之泉。※本頁內容取自互聯網,若有侵權請告知即刻下線